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激励广大教职工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省教育工会《关于开展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鲁教工〔2022〕12号)要求,校工会决定在全校开展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本期推送:航空工程学院推荐的谢振伟同志先进事迹。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航空动力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作贡献
谢振伟,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职博士后。2016年9月到校工作,历任飞行器工程教研室主任、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负责人、党总支委员、挂职院长助理、挂职副院长,为学校航空动力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到校工作以来历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2019年6月荣获中共滨州市委授予的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0年12月荣获中共滨州学院委员会授予的2019-2020学年“优秀班主任”称号。
夯实基础,全面推进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发展
谢振伟同志到学校工作后,发挥航空动力专业出身的特长,与学院领导、老师们一起认真梳理并优化了我校设立的省属本科院校首个航空航天类(0820)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并先后承担了该专业8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毕业设计,在专业初创时期确保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薄弱和课程难度较高的实际情况,努力化难为易,带动学生整理构建航空知识体系。《航空发动机控制》在线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面对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实验设备紧缺的困难,一方面积极利用以往的科研成果辅助教学开设仿真类实验课程,另一方面从母校借来多个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部件作为课程实验教学资源,较好地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主持建设了国内先进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实验室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实验室。通过积极作为保证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中国航天三院31所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担任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负责人期间,全心全意为了学生发展负责,倾注心血认真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引导与帮助学生考研、就业。吸收学生加入团队参与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工作,为考研增加资历,为考研学生讲授考研专业课,为学生修改简历,帮助学生联系航空院校导师、协助学生参与复试。定期鼓励与督促学生参与航空类单位招聘,邀请业内单位来校招聘,推荐学生到业内高层次平台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实现航空领域高质量就业或考取航空类高校研究生,其中武继超(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航空工业西飞工作)、杜海洋等9位同学被航空类985、211高校录取。共推荐20余名学生到中国科学院下属中科航星公司工作(其中3名已成长为公司中层),12名学生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工作,1名学生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廊坊基地工作,为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并开了好头。
对党忠诚,引导未来航空人才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坚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在教学工作的课前、课间积极借助学生乐于接受的动画、影视等素材带领学生积极学习党带领人民群众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进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增进对党和人民感情,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抓住开学典礼、大学新生研讨课、认识实习等大学前期重要机会给学生讲述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事业高速发展的战略需求,带领学生认识当前良好的就业前景与高难度的知识体系并存的现实,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敢于攻坚克难的作风,建成优秀的学习集体,用集体的力量抵御不良引导,共同创造好的成长成材环境。
2019年至今担任19动力本1班班主任,对班级建设倾注大量时间、精力。深入开展班级学风和宿舍学风建设,带动建设了以班委、宿舍长、党员为主要力量的责任心强、勇于担当作为的学风建设队伍,有力带动与保证了班级整体学风。在疫情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和在宿舍线上学习期间,组织学生每天在班级群交流学习收获和运动锻炼情况,较好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精力和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表现广受任课教师好评。多次组织课程和四级模拟测试以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班级综合测评成绩和智育成绩都是学院同年级最佳。全班共计28人,已有20名同学通过外语四级,通过率71.4%,5名同学通过外语六级,通过率17.9%,远高于同年级平均水平。近两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物理竞赛二等奖等各类奖项40多项。
担当开拓,努力推动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落地发展
2017年8月以来,先后推动成立滨州学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并任所长,牵头申报获批无人驾驶航空器测控系统滨州市技术创新中心,助力学院获批山东省航空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争取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发集团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湖南动力研究所、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为航空专业和学科建设提供帮助。积极联系母校招聘宣讲等工作,协助学校引进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类博士。近三年承担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等单位项目7项,总经费221.54万元,为学校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科研工作获得业内认可打下了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