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 李琦
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生活的关怀者,学业的领航者,心灵的守护者等多重身份。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放风筝的人,允许风筝向往的“自由”, 手中有张弛的分寸,将爱化作牵引的细线。
-----题记
我是一名年轻的辅导员,我带领了一支年轻的队伍。2015年6月,我研究生毕业,在经历了一年的种种考试之后,我如愿在2016年加入了滨州学院辅导员这个队伍。那时候的自己一腔热情,天真的以为90后的我,和95后的他们,不过5、6岁的差距,我们是师生,但我更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
可是,现实的压力却渐渐消磨了我的热情,在庞大的学生数量下,我要解决的问题不胜枚举。从军训时的偷懒耍滑,到开学后找不到上课的教学楼;从丢失身份证、银行卡,到餐厅就餐把包遗落……开始的时候,我会事无巨细的为学生讲解,做好安排。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其实有些事情学生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可是却形成了一种“凡事都要找辅导员”的依赖心理。过去一年的学生工作中,当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疑惑为什么学生这么不懂事,过分思考如何教育学生成熟稳重。曾经的我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社会经历,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急功近利的希望得到学生的共鸣,希望他们明辨是非,少走弯路,不复前人的错误。然而,我的说教不仅取得不了效果,甚至让一部分学生反感,所犯的错误也并没有减少。静下心来反思,我发现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不能够速战速决,也并非一两场慷慨激昂的演讲能够代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日久生情的过程。
作为辅导员老师,我们不能把现成的人生智慧塞进他们的脑袋里,但是我们能够以身作则,为他们保驾护航。因此,莫不如让我们做一个放风筝的人。
允许风筝有自己的“自由”
风筝在初飞上天空的那一刻,一定会有左右摇摆,因为面对广袤的天空,它会在摇摆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适合飞翔的方向。面对学生亦是如此。进入大学后的他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了未知的好奇,在跌跌撞撞的过程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模式化、标准化零件。这就说明,教育要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95后的大学生,思想外放,追求标新立异,对于社会现象也敢于质疑、发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肯定的。可能有的老师会说,让他们自由了,他们就会放纵,犯错。反过来,我们去思考自己人生中所谓的那些感悟经验,又何尝不是在每一次的碰壁之后得出来的呢?恰恰正是因为我们自身真切的经历过这些,所以我们才能记忆深刻。
在一年的接触中,我发现,当我去允许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时,他们会觉得我的老师是相信我的,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反而表现的更加出色,也更善于总结。后来,他们就成了一个个小辅导员,把他们的经验讲给别人听。
手中张弛要有分寸
要想风筝飞得高,飞得远,放风筝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张弛有度,才能将风筝送向更高远的天空。
一年前,刚开始接触到这份工作的时候,我本着“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对于学生严格要求,我总片面的把我认为对的,我认为是好的强加于他们。虽然学生没有反抗,但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执行。甚至很多学生干部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提出要退出学生会,退出班委的想法。理由是,他们觉得压力很大。说实话,那个时候我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每天要应对学生的问题,还要处理各种文件。寒假期间,我建立了班委的微信交流群,后来又分专业建了两个QQ群,才开始学生不主动交流,我就坚持每天发一段心灵鸡汤,或者是把自己今天的感悟上传在群里,后来学生开始有一两个主动说话的,再后来群里就变得热闹了起来。年三十,学生们纷纷在群里给我发祝福,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我在群里发了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开学的那天晚上,第一次意外地没有收到任何学生延迟返校的请假电话。新学期开始后,我改变以前的做法,把每周的固定班会时间变成一个故事分享会,把班长支书会变成了头脑风暴会,鼓励班级自行开展活动。
当然,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会提前告知学生需要遵守的规则,因为,只有在制度规范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大一下半学期结束时,我发现在适度宽松的政策下,学生的各项成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对一些学校活动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对自我的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起来。
将爱化作牵引的细线
放风筝的人,靠一根细细的丝线牵引着那头的风筝。而我觉得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也有这样一根无形的细线牵引着,这根线便是爱,老师对于学生的爱。
在成为辅导员的一年时间里,已然记不清有多少次是深夜一人回到家中。偶尔也会觉得辛苦,但是当学生的电话响起,我依然会选择毫不犹豫地去到他们的身边。因为,我深深的了解外地求学的他们,老师是唯一的依靠。记得今年4月份,晚上10点学生胸口发闷,疼痛,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宿舍,带学生去医院就诊,从做CT到打点滴,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将学生安全送回宿舍。回到家后,学生发来短信“老师,谢谢您,早点休息”,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化解。这个生病的学生曾是宿舍卫生的老大难,然而从那一天开始,她的宿舍卫生再也没有过特殊分。
其实,这就是爱的回应。我们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收获学生对于我们的爱。现在我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是老师,是朋友,更是姐姐。
做一个放风筝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坚持原则,宽严相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当然,要想做好放风筝的人,我也需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